close

        N世代衝撞(Grown up Digital)Dan Tapscott所撰。本書是陳述目前在網路衝擊下的年輕世代,組織、學校與工作該如何因應提出見解與觀點。本書針對排山倒海對N世代的年輕人的負面批評提出抗辯,目前負面批評例如Edward Hallowell指出N世代有注意力缺乏症候群(Attention deflect Disorder ),說明N世代注意力無法集中在任何事情上;Durham提出洛麗塔效應(the Lolita Effect)說明網路資訊倫理,以解釋網霸(cyberbully)、網路性交易等問題;Jean Twenge透過「自戀人格量表」發現N世代透過科技助長自戀心態,且容易造成「孤芳自賞、唯我獨尊」的心態;此外相關研究也指出N世代黏住Monitor失去社交能力、缺乏價值和參與公民社會等負面批判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因此,Dan Tapscott和其研究團隊透過量化與質化的研究設計以了解N世代的特質。在量化方面以on-line問卷進行,並且採取分層隨機抽樣進行調查。研究對象共分N世代(16~29)X世代(30~41)baby boomer世代(42~61)三個群組,在N世代抽樣共7685(研究國家包含美、加、英、德、日、中、俄、法等12國家)X世代抽樣約800(美、加共2個國家)baby boomer世代抽樣約800(美、加共2個國家),整體研究樣本共9442人。在質化部分透過Facebook120人的實務社群,針對N世代觀點與想法進行討論,並透過語句分析將討論內容進行歸納。最後,研究結果提出8N世代的主要常模:自由、量身打造、查證、誠信、協同工作、娛樂與創新。同時,研究作者指出未來的機構、教育和工作環境必須以此8個常模進行設計,以因應未來N世代的衝擊。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而閱讀完Grown up Digital一書,我個人觀點是正反參半的,而非如同Dan TapscottN世代一面倒的支持。我認同Dan Tapscott所提出8個常模,但另一面我也必須承認網路所帶來負面效應。舉例來說,在教育上作者指出目前N世代在大量資訊時代,必須將資訊進行比對、調適、同化等認知活動,因此針對N世代教育是高層次的思考活動,不需要太多低層次的認知活動,進而在教育上提出問題導向學習策略。這個教學策略觀點並有錯誤,但讓學習者進行自我學習,以及在茫茫大海資訊中,能找尋、組織等相關資訊,學習者必須要有厚實的先備知識結構(prior knowledge schema)和後設認知能力(meta-cognition),否則以問題導向的學習模式不見得是一個好的教學策略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為何如此道述呢?Dan Tapscott針對研究對象大都是中高成就的族群,因此有些推論顯得理所當然。因此,我的觀察什麼是好的教學策略呢?就是能符合當下學習者特性,並達到教學目標。於是,假設針對是低成就的學生,並不是高層次認知活動的教學策略不能使用,而是必須建立起相關基礎的認知能力。要不然Dan Tapscott所題,N世代如何在茫茫資訊中搜尋與組織呢?關鍵字搜尋策略就是基礎認知能力,不知道類神經網絡為和,如何去搜尋與組織類神經網絡,更遑論如何判斷網路的內容的效度(validity)呢?

 

        綜上所述,網路是一個雙面的利刃劍,身為老師以及N世代的年輕教師,該如何反省網路所帶來的結構狀態(如同8個常模),但也要注意網路所帶的毀滅。是以,假定個體是自我規律(self-regular)、自我效能(self-efficiency)、自尊(self-esteem)程度高,其實Dan Tapscott8個常模可以發揮淋漓盡致,但事與願違,目前當下的學生大都是自律程度不高(否則就不需要苦口婆心),雖自尊性高、自我效能度也高,卻不知高自尊下是掩飾其自卑、高自我效能下是自我膨脹,不可不慎阿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itec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